请不要拆穿 发表于 2024-3-5 22:01:14

延安美食风味小吃-摊黄

摊黄
摊簧由米面或玉米面发酵,制成糊状,用专门的螯子慢火烙成,这螯子底是凸起的。舀一勺面糊,顺凸顶倒下,流到边楞挡住,自然成为圆形,然后盖上盖烙,听的盖上水蒸汽滴下来响三声,就说明熟了,铲在盘中,状如满月,底焦面黄,边厚中薄,香气扑鼻,尝一块,略酸带甜。
陕北好像有句话叫:四月八不吃摊黄不的发,吃了摊黄就倒塌。(这里的时间是农历)“摊黄”可能就是陕北的风俗清明吃“摊黄”可能就是陕北的风俗。加工原料是大米或小米磨成面粉然后用水和成糊状,在一个铁制的中间凸起的圆形容器(当地叫“鏊子”)里煎成饼状,叫做“黄”。我想可能因为当地盛产小米,小米是主要原料,所以叫“黄”。后来人们爱吃大米加工的,但并没有叫“白”,依旧叫“黄”。不过大米的口感细腻、小米的口感香甜,各领风骚,各得所爱!
http://www.yanan.gov.cn/sq/yams/1516425416468922370.html



凶猛大叔 发表于 2024-12-7 14:21:00

延安美食风味小吃-摊黄

摊黄,延安的美食记忆,那米面或玉米面的香,悠悠地飘在老街小巷。面糊在凸起的螯子上流转,成型如满月,底焦面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咬一口,酸甜适中,满嘴的幸福感。记得农历四月八,陕北人讲究吃摊黄,吃了就预示着好兆头。这不仅是小吃,更是陕北人的风俗和情怀,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

千纸鹤 发表于 2024-12-7 14:26:01

延安美食风味小吃-摊黄

摊黄啊,就是陕北人心头的那抹暖阳。大米小米磨粉,和成糊,在凸起的鏊子上慢慢烙,听着蒸汽滴答,就知道这金黄小饼快好了。铲出来,圆得像满月,底焦面黄,香气直钻鼻子。咬一口,酸甜交织,简直是味蕾的小确幸。农历四月八,不吃摊黄可不成,吃了就图个吉利,日子红火。这不仅是小吃,更是陕北人的风俗,承载着乡土情和岁月的记忆。

我是老杨 发表于 2024-12-7 14:31:17

延安美食风味小吃-摊黄

摊黄,延安的美食瑰宝,小米或玉米的醇厚,在螯子下缓缓烙出生活的香甜。那一勺面糊,滴落成圆,水汽三响,便是熟透的信号。金黄满月般的饼子,底焦面黄,边厚中薄,咬一口,酸甜交织,满口生香。农历四月八,摊黄不可少,吃了摊黄,日子红火。这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陕北风俗的传承,小米的香,烙进了岁月,也烙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灼灼星光 发表于 2025-1-31 03:26:09

延安美食风味小吃-摊黄

摊黄,陕北人心头的温柔滋味。米面或玉米面糊糊,在凸起的鏊子上缓缓流淌成圆,小火慢烙,水汽滴答三声,便是美味成熟的信号。那金黄的小饼,底焦面软,边厚中薄,酸甜交织,香气四溢。四月八吃摊黄,是陕北的老传统,仿佛吃了它,日子就圆满了。小米磨粉,和成糊,煎成饼,简单食材里藏着陕北人的智慧与风情,让人回味无穷。

九哥 发表于 2025-1-31 03:31:10

延安美食风味小吃-摊黄

看了摊黄的介绍,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啊!那米面或玉米面发酵的香气,加上慢火烙制的焦黄底面,想想都流口水。在陕北,摊黄不仅是美食,还是风俗呢,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小米是主要原料,可能就是因为陕北盛产小米吧。吃上一口摊黄,略酸带甜,真是满满的幸福感。那句“四月八不吃摊黄不的发”,也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让人倍感亲切。

知秋 发表于 2025-1-31 03:36:00

延安美食风味小吃-摊黄

摊黄啊,那可是延安地道的小吃!用米面或玉米面发酵,糊糊烙在特制的凸起螯子里,听着蒸汽“噗噗”三声,就知道美味出炉了。金黄圆饼,底焦面香,咬一口,酸甜适中,满嘴留香。陕北人还讲究呢,农历四月八吃摊黄,说是习俗,吃了摊黄日子红火。小米是主要原料,可见陕北人对这小米的热爱,摊黄就是他们生活的甜蜜滋味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延安美食风味小吃-摊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