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夜越有神 发表于 2024-3-24 20:21:54

走进太湖美食小吃-弥陀豆粑

https://www.thx.gov.cn/group2/M00/3B/75/CtG0ZGWE6I2AeOPVAAGnG0R-hnI758.jpghttps://www.thx.gov.cn/group2/M00/3B/75/CtG0ZGWE6JaAdGiPAAGrARa6DyA890.jpghttps://www.thx.gov.cn/group2/M00/3B/75/CtG0ZGWE6J6AcffEAADrCCAq9hs319.jpg
     弥陀豆粑是太湖一种历史悠久的名产,传说起源于唐贞观年间,与太湖的弥陀寺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据说是当时寺院气势恢宏,僧尼众多,而豆粑则为主食。也用作馈赠给香客礼品。是用籼米加绿豆、黄豆、荞麦、芝麻等原料纯手工操作制成,色泽微黄,滋味鲜美,口感绵软,营美丰富。豆粑晒干能保留半年以上的时间,便于携带、保存。可煮、炒、蒸、焖,有健胃作用。
    太湖山区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豆粑的动人传说, 据说太平天国失败后,英王陈玉成部下的一个探马,因逃避清军捉拿,携带女儿躲到太湖西北的深山里,结草为庵,垦荒造田,闲时习武防身。可是当地有一乡绅于春耕之际,纠集20多人,径自到这家父女田里来做田栽秧,口说帮忙,实欲霸占。机灵的探马之女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提了一壶茶水来到田头。她一边说感谢父老乡邻相助,一边为他们端茶递水。在刚做成的湿泥田埂上,她走来走去,身轻如燕,竟不留半点脚印。正当人们瞠目结舌之际,她又轻轻一跃,盘腿坐在田中央的一部木耙的柄顶上,一边摘下梳子梳头,一边许诺给栽秧人送午饭。回到家里,她倒出坛坛罐罐里的大米和杂粮,全部合在一起仅够20多人吃一顿。但这样的饭该怎样做呢?实在令她犯难,无奈只得将它全浸入水中,再磨成浆,放在锅里烫成薄饼,然后送到田边。这20多个人可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稀罕好吃的东西,个个啧啧称赞。田插好后,一方无可奈何,一方有意道谢。此后,那个乡绅再也不敢生夺田之念,父女俩与当地人也相安无事了。从此,这一带也就有了烫豆粑的习惯,并逐渐扩展开来。
    制作豆粑是太湖农村冬季的一件大事。选质量上乘的籼米制出的豆粑才有韧性,先把精选好的原料添水浸泡14小时左右,按10斤籼米配3斤杂粮(如绿豆、黄豆、荞麦、芝麻等)的比例,拌和均匀后按5:1兑好水磨浆。豆粑浆磨成了,接着就是烫豆粑了。烫豆粑约需五、六个人配合才行,首先要安排一个有经验的人,站在锅边,等锅烧红后用丝瓜莆蘸油擦锅,然后用长柄瓢舀半瓢豆粑浆,沿锅边均匀倒上薄薄一层,有空缺的地方用河蚌壳或刷子迅速刷匀,使薄饼厚度一致。约五分钟,一张豆粑饼就烫好了。之后把烫好的豆粑饼铺在倒放过来的竹筲箕上,由等候在旁边的人快速端走,把它放到扁平晒筐中冷却。豆粑饼冷却后便折成长一尺五寸宽一寸半的条状,交给另一个人切成条状豆粑。接下来就把切好的细条状豆粑放到晒筐里晾晒,直到晒干为止。
    太湖乡间过年烫豆粑的习俗是非常盛行而隆重的。由于烫得多,工序也多,三两个人手是不够的,为此一个屋场往往搞联合行动。每年腊月一到,全屋场商定各家烫豆粑日期,然后逐户进行。一般每家都要烫上两三百斤粮食的豆粑,以便吃到来年的端午节前后。被轮到烫豆粑的人家要提前做好打扫卫生、准备器具、清理场地工作。
    届时很多人集中于一家,淘洗的、磨浆的、和浆的、锅上的、灶下的、传送的、操刀的形成了一条分工明确的流水线,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人一般没有固定分工,只做一些应急、跑腿、调度、传唤等零杂活,但也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主人看似漫不经心,可是他却在非常认真地执行技术监督与质量检查的任务。烫豆粑时,男男女女,嬉笑声、调侃声不绝于耳,煞是热闹。这也是全屋场的大姑娘、小媳妇大显身手、炫耀自己的绝好机会,谁心灵,谁手巧,谁最能干,谁最能说会道,都想得到他人的夸奖。
    烫豆粑的每道工序技术要求很高,比如,烧火的不内行,会把豆粑烫焦;操刀的不老练,会把豆粑切得粗细不匀,甚至会出现半刀或连刀。如果主人发现谁在技术上达不到要求,一定会委婉地把她替换下来。就这样热热闹闹、忙忙碌碌从清早持续到次日凌晨方告结束。天一亮,主人一定差派孩子们提上满满一篮新鲜的整张豆粑,送往亲戚朋友,尽管亲戚家翌日也可能要将自家制作的新鲜豆粑送过来,但人们仍然乐此不疲。过年的气氛也就在这互送豆粑中逐渐浓厚起来。
    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前,农村粮食比较紧缺,人们一般都是将豆粑掺上青菜煮着吃,只有贵客、稀客登门,才舍得给客人炒上一碗纯豆粑。如果加上两个荷包蛋,或用腊肉焖豆粑,那一定是招待非常尊贵之客。如今,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市场经济的搞活,你只要到太湖,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新鲜的太湖豆粑。甚至远离故乡的太湖人,每到年头岁尾,都会收到一大袋从老家捎来的晒干了的太湖豆粑。
    豆粑主要有三种吃法:一种是鲜豆粑丝佐以肉丝和萝卜丝热炒。鲜炒豆粑味道最鲜美,如果炒时有点锅巴则更香。另一种吃法是晒干豆粑水煮。待水沸后将干豆粑下锅煮几分钟,加点青菜,则更清香诱人,入口酥滑而不腻。 还有一种就是炒干豆粑,即先将干豆粑用温水浸泡几分钟后,使其变软,滤水备用;在浸泡豆粑的时候,可将切好的肉丝、姜丝、萝卜丝(青菜或鲜笋亦可)炒至六成熟,所需盐全放在菜中,然后将准备好的豆粑均匀地铺在上面,添上少量水焖约五分钟;再洒些蒜叶,用锅铲或筷子轻轻拌匀后淋上猪油或麻油;最后合上锅盖小火焖一会,让其烧出锅巴则最香,令人垂涎欲滴。这种炒豆粑可作下酒菜或主食,也是芬芳齿颊,回味无穷的。
https://www.thx.gov.cn/zjth/thms/2001496001.html

狗仨儿 发表于 2024-12-9 06:37:16

走进太湖美食小吃-弥陀豆粑

弥陀豆粑,太湖的老味道啦!看这金黄诱人的色泽,就知道它不简单。相传从唐贞观年间就开始流传,和弥陀寺的故事那叫一个源远流长。想当年,寺院香火鼎盛,这豆粑就是僧人们的美味斋饭。现在吃上一口,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沉淀。软糯香甜,满满的都是生活的滋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下次去太湖,可别忘了尝尝这传统小吃哦!

暮草兮 发表于 2024-12-9 06:41:01

走进太湖美食小吃-弥陀豆粑

弥陀豆粑,太湖的老味道啦!一看这金黄诱人的色泽,就知道是地道的好货。它跟太湖的弥陀寺渊源可不浅,从唐贞观年间流传至今,承载着满满的历史故事。走在太湖边上,尝尝这传统小吃,软糯香甜,每一口都像在品味那段古老时光。弥陀豆粑,不只是美食,更是一种情怀,让人回味无穷!

Ta还是不懂 发表于 2024-12-9 06:46:45

走进太湖美食小吃-弥陀豆粑

弥陀豆粑,太湖的老味道啦!看图就让人流口水,金黄诱人。这小吃历史悠久,从唐贞观年间传下来,和弥陀寺关系紧密,感觉每一口都带着禅意和古早味。想象一下,在弥陀寺的清幽中,品尝着这传承千年的豆粑,香糯可口,简直是舌尖上的时光穿梭。有机会去太湖,一定要尝尝这地道的弥陀豆粑,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和美味!

薇可馨 发表于 2025-2-1 20:01:03

走进太湖美食小吃-弥陀豆粑

弥陀豆粑,太湖的老味道啦!看那金黄诱人的色泽,就知道它有多受欢迎。这小吃历史可不短,从唐贞观年间就流传开来,和弥陀寺有着不解之缘。想想那时候,寺院香火鼎盛,这豆粑估计也是僧人和香客们的心头好。现在咱们也能尝到这份传承千年的美味,真是口福不浅啊!下次去太湖,别忘了尝尝这地道的弥陀豆粑,感受那份历史的韵味和生活的甜蜜。

陈安 发表于 2025-2-1 20:06:01

走进太湖美食小吃-弥陀豆粑

弥陀豆粑,太湖的美食瑰宝啊!看这金黄诱人的色泽,就知道它绝非等闲之辈。据说这豆粑起源于唐贞观年间,和太湖的弥陀寺渊源深厚。想象一下,古时候寺院香火鼎盛,这豆粑或许就是僧人们款待香客的美味。如今,我们也能品尝到这份传承千年的滋味,真是口福不浅。咬上一口,软糯香甜,满满的都是生活的幸福感!

九哥 发表于 2025-2-1 20:11:05

走进太湖美食小吃-弥陀豆粑

走进太湖,不得不尝的弥陀豆粑!这金黄诱人的小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韵味。传说它从唐贞观年间走来,与弥陀寺的故事缠绵悱恻。想象当年寺院香火鼎盛,豆香与禅意交织,成就了这一口口软糯香甜。如今,豆粑仍是太湖人心头的白月光,每咬一口,都是对历史的回味,对味道的坚守。来太湖,不妨走进这悠久的味蕾传奇,感受那份传承千年的温暖与满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太湖美食小吃-弥陀豆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