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团是我非常爱吃的一种青海美食,隔几天,我爱人就会为我做一顿解解馋。”六十多岁的老西宁人赵邦明说,“我母亲和婶婶做搅团的手艺非常好,至今我还常常想起当时的那个味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赵邦明一家住在湟中,母亲和婶婶负责全家人的伙食。尽管经济上不是十分富裕,但每隔一段时间,她们就会想办法做顿搅团给全家人改善生活。 老西宁人有句俗话:“打官司要赖,吃搅团要菜。”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蔬菜种类非常少,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夏天最常见的是白菜、韭菜、菠菜、芹菜、萝卜等,冬天就吃酸菜、咸韭菜。吃搅团不但能吃上许多蔬菜,还能吃上醋、油泼辣子、芥末、蒜泥这些平常吃不到的调料,这对年少的赵邦明来说是难得的美味。 做搅团是个技术活,首先在大锅内烧上水,等水烧开后,把按一定比例混合好的青稞面和豆面徐徐撒入锅中,再用擀面杖使劲搅。为什么要用擀面杖呢?原来家中人多,用的面就多,筷子搅不开,也搅不动。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添加一些开水进去,等锅里见不到面疙瘩就盖上锅盖焖一会儿。起锅后,调上早就拌好的蔬菜,还有油泼辣子、醋等调料。做好的搅团吃不完,第二天加点水,拌上葱花、辣子、醋一起吃,叫“饭疙瘩”,还可以在凉的时候切成块儿,凉拌吃,就是饭块。 “小的时候,我一听母亲说要做搅团,即使有小伙伴叫着出去玩也不去了,和兄弟们一起给母亲和婶婶帮忙,”赵邦明说,“我们有的烧火、有的拉风箱、有的择菜,谁都不肯闲着。”做好了搅团,赵邦明的母亲一定会让他们几个兄弟端上一碗调好的搅团给邻居家的爷爷奶奶送去。 做搅团时锅底烧焦的锅巴也不浪费,小孩子们会抢着吃。因为老人们常说:“吃了锅巴,出门就能捡到钱。”其实哪能捡到钱,不过是老人们不想浪费粮食哄小孩子罢了。 http://www.qinghai.gov.cn/dmqh/system/2013/11/19/01008638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