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木林小吃 门户 各地美食 查看内容

老字号:太平桥“大仙家”糕饼店的前世今生(作者 林晓敏)

admin 发布于 2024-3-1 20:45 187 0

分类专栏:各地美食

和平街,太平桥边,一家传统糕饼店的兴与衰,一家三代人的命运起伏,与这条老街、这间老店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解放初的20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有鼎盛时期的景况、有坚守时的不易与艰 ...
      和平街,太平桥边,一家传统糕饼店的兴与衰,一家三代人的命运起伏,与这条老街、这间老店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解放初的20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有鼎盛时期的景况、有坚守时的不易与艰难。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没有冲垮这间小小的作坊,缘自一家三代人的努力坚持与传承。——题记 


大仙家纯手工制作月饼 


大仙家蔓越莓马蹄糕 


汾阳市场销售盛况 

  太平桥“鼎昌”糕饼店——肇基立业 

  1936年,那一天,黄家老宅黄家次子出生,取名黄鼎昌。谁也没料到,“鼎昌”这个名字为他日后的事业带来真真正正的鼎盛昌旺。

  黄鼎昌刚满周岁,父亲离世,十二岁,母亲也离开他。命运多舛,被迫生计,十四、五岁就师从和平街绰号“十三月”的师傅学习面点手艺,学做面条、糕饼、包子等。黄鼎昌从小就聪明机灵,善观察,好琢磨,加上勤奋好学,很快就掌握了做面点的一套手艺。半个多世纪过去,与他年龄相仿的街坊邻居,说起鼎昌和鼎昌糕饼都还印象深刻,——少年鼎昌头顶着糕饼箩,走街串巷,喷香的糕饼和着他韵律悦耳的叫卖声,是和平老街清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58年,凭着好手艺,黄鼎昌被招到长乐食品厂做工人。没做几年,一向不安于现状、敢拼敢闯的黄鼎昌,就辞去了在长乐食品厂工作的公家饭碗,这在当时是需要很大勇气和决心的。

  1962年,黄家老宅自此门庭若市。黄鼎昌在自家老宅做起了糕点生意,他潜心专研糕饼制作,精工细料,生意红红火火,前来买糕饼、订制糕饼的街坊邻居络绎不绝。20世纪60、70年代走亲访友,提上一袋由黄色“一利”纸包裹、红色招牌纸盖面,再用贵草捆扎好的糕点,既经济又体面,尤其是有名的鼎昌糕饼。

  改革开放后,黄鼎昌就把糕饼店搬到和平街。他开张不久,同样做糕饼的邻近店铺就竞争不过他,被迫关店。他因此买下了一间位于太平桥旁的店铺。

  1978年,紧邻太平桥的黄金店铺——鼎昌糕饼店,风生水起。他把旧店拆建成三层楼房,一层做店面,楼上居家。20世纪80、90年代,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都已解决,大伙都想吃得精细、有味些,鼎昌糕饼就是不错的选择。口味佳、花样多的鼎昌糕饼声名远播,不仅街坊邻居、城关一带的人前来购买,许多乡镇的人也慕名乘车到县城太平桥带回糕饼乡下贩卖,还有一些集体、单位团体订制,盛况空前。黄鼎昌生意越来越好,名噪一时,熙熙攘攘的鼎昌糕饼店也成为和平街太平桥的一道胜景,直到1996年他退休。

  当问起40多年的手工糕饼生意有兴衰期吗?82岁高龄依然健硕的黄鼎昌老先生的回答让我们吃惊,他说他的生意一直都很红火,没有低谷期。他的这份自信用他侄孙黄圩(音weI)的解释是因为鼎昌糕饼在长乐一直以来是有口皆碑。

  当问及有何秘诀,鼎昌老先生的回答更让我们吃惊。他说与旁人并无太多不同。末了,他说道,只是一点小小的窍门,而这小小的窍门让他屹立于行业翘楚,40多年不败,终让我们信服。他说的小小的窍门大致就是悟性与心思。他说他在食材上下功夫,食材要上乘。举例说他做礼饼时,他研究过哪个部位的猪肉最适合做他的馅,肥而不腻,有嚼头有韧劲,清脆可口,而且只能手工剁碎,不能用机器搅碎;他的花生馅一向买上等的生花生,不买别人炒熟的花生,他要自己烘焙,掌握火候,直到香脆口感刚好适合。他的糕饼不仅仅只是让人吃饱的食物,要做到色香味俱全。他在糕饼花样上费了很多心思,让人一看到糕饼样式、闻到糕饼香味,就垂涎三尺,有强烈的购买欲与食欲。比如他刚出炉的礼饼,白色芝麻点缀在香酥的黄色饼面上,外酥内糯,香气扑鼻。他把礼饼切成8小块,一块一块摆放,客人看到香酥的外皮,还看到了内馅包着白色鲜嫩的肥肉、金黄香酥的花生、淡青色的冬瓜条、紫红的梅舌、青绿的细葱花、还有甜甜的白糖,所有的味蕾都被吊起,口水自然忍不住要流下来……听他描述这些,与他一起沉醉在他的糕饼中,就不难理解他的糕饼事业经年不衰,他是把糕饼当做艺术品制作了。

  鼎昌老先生用他的毕生精力成功打造了他的品牌——太平桥鼎昌糕饼。其实,我觉得他的成功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恰遇了这个时代的好时期。20世纪80、90年代人们的腰包开始鼓起来,但是食品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多,他精工细作的糕饼自然从为数不多的食品中脱颖而出。他的徒弟依增就没他那么幸运。

  太平桥“依增”糕饼店——砥砺前行 

  依增是鼎昌的同宗侄儿,原是学木工手艺,木工揽活不多,后师承鼎昌老先生做糕饼。用鼎昌老先生的话说,他并未手把手地教授依增,只是给他一些点拨。依增有做木工的功底,手儿巧,他还有一个聪慧能干、会做生意的媳妇帮衬他。

  1990年,太平桥依增糕饼店开业了。依增夫妻每天起早贪黑,用心做糕饼。依增秉承师傅的好手艺,以及薄利多销、童叟无欺的理念,生意也慢慢红火起来。20世纪90年代初恰逢汾阳市场开业,能干的老板娘就在汾阳市场租了个摊位,每天香喷酥脆的糕饼吸引着八方来客。老板娘热情、会做买卖,从不缺斤短两,总是多买多送,一时间,依增糕饼摊人满为患。也是在这个时期,长乐掀起一股“出国热”,许多乡亲去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打拼。这些人对家乡的味蕾记忆也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一旦回国,就来到太平桥依增店或汾阳市场依增摊位买礼饼或寸枣(俗称老鼠仔)等糕饼,一大袋一大袋的打包带到国外去,他们说想家时有了家乡的美味糕点相伴,在异域也有些慰藉。黄圩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一个加拿大的华侨回国,他说他看准了家乡糕饼的商机。他整整订购了他们家近两吨的寸枣,用集装箱运到加拿大贩卖,他说要让所有思乡的人都能吃到长乐的糕点,这样一次不一般的销售也给黄圩一家人很大的触动。

  而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各类西饼糕点充斥市场,传统的依增糕饼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夫妻俩为了维持糕饼生意,更加努力经营。直到2014年末,一向勤劳能干的老板娘突然病倒。长年累月辛苦劳作,夫妻俩一心为了糕饼生意,老板娘身患癌症竟全无察觉。糕饼生意被迫停止歇业两年,2016年末,老板娘病逝。一家人悲痛不已,依增糕饼店何去何从?

  太平桥“大仙家”糕饼店——传承发扬 

  难题摆在黄家糕饼店第三代传承人黄圩面前。黄圩刚刚大学毕业,他的专业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他可以按自己的专业所学应聘一个合适的工作,但他从小在糕饼店长大,耳濡目染,叔公的口碑盛名来之不易,父母的辛苦劳作、努力经营,他都深有体会。现在他也到了独当一面的年龄,母亲去世,他怎么忍心年迈的父亲一人独自操劳,最终手艺无人承继,黄家糕饼店在他手里断代。他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毅然放弃了自己的所学专业,师承父亲,以叔公、父亲为榜样,开始了他的手工糕饼生意。

  时代的浪潮已发生巨大的变化,20世纪80、90年代传统糕饼生意的红火已一去不返。糕饼生意利薄,黄圩盘算着糕饼利润如果不足以抵扣店租、人工费,他的生意迟早不能为继,他要谋发展,他要求新求变,才能生存。他与时俱进开启扫二维码、微信朋友圈销售、送货上门、大单团购业务等营销方式;研究新时代客户新需求,但是他的初衷没有变,就是他的传承与坚持。他坚持他的糕饼纯手工制作;传承叔公与父亲的精工细作、物美价廉;珍视我们的各种传统习俗,决心要把民俗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他说他们家主打的是“祭灶”的灶糖灶饼。传说“灶王负责管理各家饮食烟火,兼管监督人间善恶,被作为家庭的保护神而备受崇拜。每年腊月二十四,各家纷纷祭灶,最有意思的是供品中有又甜又粘的麦芽糖制作的各式糕饼,这样一来灶王嘴甜了,只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黄圩说起他的糕饼与传统习俗如数家珍,他认为传统习俗的仪式感能让我们感觉到家的温暖与凝聚力。小时候过年,年关已近的感觉就是来自打开“祭灶”的灶糖灶饼的红纸包,香喷喷地吃糕点的年味。他说每年一到灶王节,灶糖灶饼都会被抢购一空,有时连糕饼碎渣都被顾客席卷,那也是他们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刻。他现在手工制作的灶糖灶饼大部分沿袭以前热卖的品种样式,少部分做些改良。花生酥是他们家的招牌,用花生仁、芝麻、麦芽糖、白砂糖配制,要经过烤花生、炒芝麻、碾压花生仁、筛花生皮、筛选花生仁、煮糖水、搅拌、切片等八道工序精心制作,香脆可口的花生酥才成型。除了经典款花生酥,还有传统的黑芝麻花生酥、寸枣、芝麻寸枣、琪玛酥(芙蓉酥)、炒米片、红纸包、金钱饼、麻芝等品种。

  到了中秋节,黄圩秉承父亲现烤现卖纯手工制作的月饼,有莲蓉、莲蓉蛋黄、板栗、豆沙、金沙奶黄、香芋、凤梨、红酒蔓越莓等多种口味。刚出炉的月饼新鲜甜糯、酥细松软,再配以精美的“中国风”包装,团购与回头客的订单居高不下;说到中秋节,黄圩特别提到中秋也有制作礼饼及福州地区一带至今仍盛行传统礼饼的婚俗用途:“在福州地区,有‘礼饼方有礼,其他不为礼’的说法,说的是礼饼不仅作为男女订婚的聘礼之一,也是结婚回礼及出嫁的女儿、外孙女在每年中秋节孝敬长辈必备的特色礼品,在有些不讲究结婚证书的农村,礼饼也就成了‘订婚饼’。所以礼饼是福州最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色传统糕点。”礼饼大的五斤一个,还有三斤、二斤、半斤的。礼饼有甜咸之分,所谓“咸”也是甜中带咸,在甜礼饼的馅料中加了虾干、紫菜、精盐,外形无大差别,仅是口味不同。还有衍生出油礼饼,油炸香酥,无馅,香甜口味。根据各乡镇习俗不同,礼饼定制也不同,有统一规格按量定制,也有按大、中、小不同规格定制,其用途也不同。

  临近福州人重视的另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黄圩会特别制作传统的福州甜点芋泥、八宝饭等,并根据时令推出老少皆宜的马蹄糕,有经典的芝麻口味,还新创了蔓越莓口味和降暑的绿豆口味,晶莹剔透的马蹄糕,甜甜润润,清凉爽口,新品一经面市都深受顾客喜爱;平日里还有制作各式糕点:白糖糕、猪油糕、黄米糕、绿豆糕、雪片糕及糯米条、麻花、糖霜麻花等传统小吃供应市场。

  黄圩说起他的糕饼,其深情与他的叔公并无两样,这样一份热爱让人感动,毕竟他还如此年轻。当问及黄圩,他的品牌为何取名“大仙家”,是因为他姓“黄”——“黄大仙”吗?他笑了,他说大学同学对他的戏称无意中成了他的品牌名称。 他还设计了自己的LOGO——“老字号:大仙家的老福州”。我觉得他竭力希望自己能超越叔公和父亲,成为和平街太平桥乃至福州长乐的一张名片。

http://www.fzcl.gov.cn/xjwz/ztzl/clly/mstc/201901/t20190109_2736563.ht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