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木林小吃 门户 各地美食 查看内容

早餐海南 寻味中部老字号

admin 发布于 2024-3-9 20:10 57 0

分类专栏:各地美食

早餐地图(中)  早餐海南 寻味中部老字号中国饮食里素有“南粉北面”的说法,这点在地处祖国南端的海南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海南各市县的早餐似乎都离不开一碗粉,腌粉、汤粉、打起边炉吃粉,海南人吃粉的方式可谓 ...
 早餐地图(中)

  早餐海南 寻味中部老字号


中国饮食里素有“南粉北面”的说法,这点在地处祖国南端的海南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海南各市县的早餐似乎都离不开一碗粉,腌粉、汤粉、打起边炉吃粉,海南人吃粉的方式可谓花样百出,但海南早餐又不仅仅只有粉,温润暖胃的粥、浓香软绵的粽子、酱汁鲜香的包子……在各种食材的碰撞和风味的交汇中,吃出了海纳百川的饮食包容性。上期的《旅游周刊》沿着G98高速的东段寻味早餐,这期我们将沿着海南中线高速G9811,走进沿线市县,去看看海南中部的老字号早餐店都藏着什么风味。 ——编者


五指山“春利”鸭杂面
   汤鲜甜面筋道

小巷深处的一碟炒海南粉,邻家阿嫂小火慢炖的面汤,车站边的一碗稀饭配酸菜炒小肠……每当思乡情涌上五指山小伙王加逸的心头时,藏匿于山城街头巷尾市井食店里的一抹抹烟火气,便会朝他扑面而来。

位于五指山市海榆南路的“南文早餐”是当地的一家老字号了,不太起眼的店面里有着一道令人垂涎三尺的招牌餐食:大骨粉。新鲜的猪头骨炖得软烂脱骨,铺满一碗细滑的米粉,浇上两勺浓白的高汤,再撒些香菜和葱花,一碗热腾腾的大骨粉便被端上了桌。

王加逸偏爱加一勺店家自制的辣椒,辣里带着酸,咸里带着鲜,几筷子下去,一碗粉很快见了底。店家阿婆说,慢火熬制的高汤是他们家大骨粉的“灵魂”,为了保证味道,一天只煮一锅,卖完了就是卖完了,想吃这口,只能明日请早。

大隐于市的老食店,往往门面不大,固执地坚守着一亩三分地儿,哪怕价格一年年往上涨,老板也从阿嫂变成了阿婆,只要味道是“老”的,食客们自然会年复一年地赴约。

坐落于南圣河畔的“春利饭店”,便拥有着这样一帮忠实的拥趸。面是手工擀的,清汤烫过后铺上一层鸭杂和绿豆芽,再往里头浇一勺秘制的汤汁,就是这样一碗工序简单的鸭杂面,每天都有人寻味而来。

“吃了十多年了,就好这口!”五指山市民章鑫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这家店鸭杂面的特点在于面筋道、汤鲜甜,吃时加一勺桌上佐餐的霸王辣椒酱,又会另有一番风味。

粉汤、腌粉、炒波纹面、猪肠粉……五指山的早餐吸收周边县市的精华,琼式风味占据主流,各家各店自己摸索着进行改良,加些秘制的汤料或配菜,食材碰撞,风味交融,造就出多彩的饮食风貌。(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推荐点:

1.五指山市海榆南路44号南文早餐

2.五指山市通什灯光球场右侧大树下粉汤店

3.五指山市河南西路春利饭店


屯昌“丽雅”粉汤
    边炉上的“海南第一早餐”

汤粉是海南早餐的一大特色,在屯昌县城一处嘈杂的农贸市场里,有一种汤粉被称为“海南第一早餐”,深受市民及游客的青睐。

早上7时许,海南日报记者沿着昌盛三路行走,进入中兴路的水口农贸市场内,穿过几间民房,一家家大排档的黄绿红相间的广告招牌引人注目,市场尾处有一家丽雅饭店,此店的汤粉做法讲究、吃法独特、味道鲜美,故被人称为“海南第一早餐”。

一入饭店,老板便热情招呼,饭店外摆放七八张大圆桌,每张桌子能坐十来个人,桌子中间放着一个燃气炉,如同北方的“火锅”宴,让人们对吃早餐的概念有颠覆性的认识。

待客人落座后,老板先给客人端上泡好的绿茶和配制好的蘸料盒。接着便会根据人数推荐食客上多大的锅、配多少食材,一般是五人半斤,十人一斤。等个几分钟,老板便会端上熬制许久的猪骨汤头或者用当地小黄牛肉熬制的汤头放到桌上的燃气炉上再细火煮沸。

“这个粉汤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新鲜的猪骨和小黄牛的牛肉来熬汤,味道很不错的。”丽雅饭店的老板罗丽雅介绍,骨汤选用屯昌本地黑猪猪脚处的骨头,用大锅小火慢熬煮至汤的颜色泛白,鲜而不腻。之后根据客人的选择搭配食料,有猪瘦肉、粉肠、牛肉、青菜等。不可或缺的一种配料是海南自产的胡椒粉,与骨汤搭配,能增加汤的鲜度。搭配好的食材端上来后,服务员开始将其放进砂锅中一起煮,再用盘子将准备好的粉条端上来。据介绍,这里的粉条用本地大米手工制作,跟机器制的粉条口感大不一样。

大约10多分钟后,砂锅里的汤和肉煮开了,食客们盛出汤和肉,喝点热汤,再蘸着海南独特的酱料吃肉。汤和肉吃得差不多了,再把粉条放入砂锅的汤中烫煮两分钟左右。店家会提醒初次来的客人,这粉不宜烫太久,否则煮得过烂,味道将会大打折扣。烫好的粉条捞出放到碗里,撒上葱花或者腌制好的酸菜,一碗地道的屯昌粉汤就等待着食客们的大快朵颐。

当然,屯昌人的早餐也并不是粉汤一统天下,枫木腌粉、乌坡地瓜粉、萝卜糕、粽子、亿粿等美食在屯昌亦受当地人的喜爱。(见习记者 谢凯)

★★★推荐点:

1.丽雅饭店(粉汤)人均20元左右,以结伴为好,不售卖单人份粉汤。地址:屯昌县城水口农贸市场内

2.老礼堂(海南本地特色糕点)人均35元左右。地址:屯昌县城大华路与商贸二路交叉处


乐东黄流“阿五”酷粉
    酷味悠远,回味绵长

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是有名的美食镇,其中黄流酷粉是人们早餐的重要选择之一。

一个“酷”字,就像吃早餐时品味黄流酷粉那样——酷味悠远,回味绵长。

谓之酷味悠远,是因为黄流酷粉在沧桑变迁中,见证和延续着久远的历史。

“黄流酷粉历史很长了,我小时候就常吃,那是陪伴黄流人一生的味道……”年逾七旬的当地人陈鸿汉感慨地说。

早在清朝道光年间,黄流酷粉就已成为当地人的早餐必选种类之一。

不过,彼时,此道早餐却不叫“黄流酷粉”,而是被称为“黄流亨粉”。

这个名称是如何演变的呢?

原来,在当地方言中,“亨”字与“酷”字的读音相近。当某一天有人将这道早餐唤作“黄流酷粉”,也许还不会有太多效应,但久而久之,就会习以为常。

真正让黄流酷粉与生活方式中的“酷味”勾连起来,与港台文化的流行有关。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流地区受港台文化影响,一些年轻人会有意无意地在穿着、举止上流露出“港台范”。他们在吃早餐时,一边慢条斯理地拨拉着碗里的黄流酷粉,一边发出较为夸张的港台式笑谈声,显得酷味十足,一时竟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时尚。

谓之回味绵长,是因为黄流酷粉作为美食,让人吃了还想吃。

为什么黄流酷粉的魅力如此之大?

在黄流镇美食街或老巷有不少早餐店,比如在一家挂牌为“阿五酷粉”的店,点一碗黄流酷粉,在热气腾腾的大碗里,用筷子翻开配料,会发现内容丰富,有淡水小虾、油炸花生米、炒酸菜、葱花等。佐以酱料,其香美程度,实在无可形容!

真诚热情的黄流人,根本没想到过要对美食配料保守秘密。经营美食的店主林玉桃,坦陈了制作的四道工序:第一步,挑选本地籼米洗净,磨成米浆,炸成米团;第二步,制作秘酱,将姜捣碎放入腐乳,以白酒入味,把蒜等调味料捏捣成泥状;第三步,将魔鬼鱼和猪颚肉添上盐、少量味精、白沙糖、八角香叶粉、蒜蓉酱、老抽等搅拌均匀;第四步,加入面粉搅拌,放入油锅中炸熟。

在每个酷粉摊前,一口大汤锅是其标配。有道是:锅内乾坤大,汤里日月长;酷味风头劲,粉丝人气旺。(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梁君穷)

★★★推荐点:

1.乐东黄流镇美食街

2.乐东黄流镇老巷


保亭“莲妈妈”地瓜粥
   晓市清欢味

说起海南的早餐,粉占得大半席,后安粉、港门粉、抱罗粉,或是直接一大碗粉汤,大都滋味浓郁,热气腾腾。未吃完,人已汗湿青衫。到了保亭,一座山环水抱的小城,晨起,夏日清凉,不喜满身的汗渍,早餐自然也得寡淡些。晓市喧闹间,一碗地瓜粥,最是清欢味。

地瓜粥卖得不贵,一份才3块钱,但晨起的人多了,或是赶着入晓市卖东西的村民,或是在这里颐养的外来客,亦或是提着公文包的上班族,老板娘也赚得很开心。她不停从锅中盛出地瓜粥,分到各碗里,在风扇的吹拂下,热气渐去。“大伙都忙,放凉了方便吃。”

地瓜粥端上,碗中分明,只有两色,纯白色的是籼米,淡黄色的切成丝的地瓜,无论怎么看,联想到的都只是“平平无奇”这个词。食物终究不是用来看的,尝上一口,入口温润,解渴,轻咀,米粒熟软。再一口,地瓜与白粥同时入口,微有清甜味,刚要寻,又不得,两口三口接连入肚,一碗即见底。若觉得分量不够,咸菜、鸡蛋、包子、馒头等都会成为搭配地瓜粥的选择。

这样一碗地瓜粥是如何煮出来的?老板娘介绍,先将地瓜去皮洗净,切成细丝。然后淘净籼米,伴着地瓜丝入锅,加水,先以猛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半小时左右成稀粥即可。

与各种粉的味道鲜美浓郁相比,地瓜粥算得上清淡,无论形色还是味道,仿佛得到中国山水画留白艺术的韵味。甘甜为实,看似无味的寡淡却别有韵味。清代画家笪重光说“无画处皆成妙境”,这里也可是“无味处皆成妙境”,尤其在万物刚醒,人们还有些睡眼惺忪的清晨。

相比寡淡,用清欢一词来形容更有妙处。苏东坡言“人间有味是清欢”,一生写了无数吃喝事,到头来却认为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欢。早餐时,人们享受一日里最早的闲暇,午餐免不得要充实,为下午的忙碌积累体力;晚餐,可能也会在觥筹交错的应酬间解决。

“吃得清淡些”,这样的劝诫现代人听得多了,却依然吃不好这一日三餐。所以不妨在早餐时来一份地瓜粥,除了温润暖胃,更传有生津止渴,解酒毒,降压等功效。(海南日报记者 梁君穷)

★★★推荐点:

1.莲妈妈地瓜粥店:保亭县城新民路50号,农业银行保亭支行对面

2.民兴地瓜粥店:保亭县城温泉北路

3.黎风地瓜店粥:保亭县城教育路21号

4.各个市场小店亦有


琼中“荣兴来”猪杂粉汤
   吃出大餐的满足感

山林初醒,晨雾还朦胧,穿行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城的街巷,三五街坊聚拢在简而不陋的店肆,点上一碗接地气的粉汤,或几笼精致的广式点心,鲜活而平凡的一天便在水雾蒸汽中拉开序幕。

自北向南横贯城区,海榆中线两侧食肆林立,一间紧挨着一间。“老琼中”阿民会顺着一条通向老车站的坡路往上,待到“荣兴来饭店”的招牌在一簇簇浓荫间乍隐乍现,这才进店寻一处空位缓缓坐定。

小店开了15年,阿民便在这里吃了整整15年。不为别的,单单只冲那碗猪杂粉汤而来。

常见的粉汤多是一大绺米粉铺满碗面,几块瘦肉、酸菜和葱花浮在表面,偏偏这家的配料竟比粉还多,一大把猪血、猪心、猪肚、猪肝、猪舌、粉肠统统丢下去,混合着胡椒味浓厚的猪头汤,一碗普通的粉汤便也吃出了大餐的满足感。

店家阿嫂说,猪头汤从凌晨四点开始熬制,选取的猪杂也都是当天送来的新鲜食材。“店里也供应其他餐食,可唯独这粉汤卖得最好。”顺着她的身后望去,墙边垒起待洗的空碗已有半人高,仍有一波波食客陆续赶来。

长长的坡路尽头,早已搬迁的老车站空空荡荡。尽管繁华不再,周边的一些老店依旧坚守原地,何起璋的早茶店便是其中一家。看起来颇有些年份的两间低矮门面里,食客们将几张圆桌围聚,面前大多摆着一碟排骨包或叉烧包。

“都是当天凌晨送来最新鲜的排骨和猪肉,经过腌制、晾干后,浸满鲜香浓郁的酱汁。”何起璋介绍,尤其是排骨包,轻轻一咬,排骨软烂入味的肉便能与骨头分离开来。与别处不同的是,这家排骨包和叉烧包的面皮经烤制而成,涂上一层淡淡的糖浆,一口下去,鲜与甜在舌尖交汇,恰到好处。

从父亲手中接过擀面杖,何起璋将自家手艺传承到了第30个年头。他说,中途也曾试过用机器制作面皮,发现口感差了不少,很快就恢复了手工揉面,为的就是不让老食客们失望。

仿佛是食肆与食客之间一个个无言的约定,风味常存,人便不散。(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通讯员 陈欢欢)

★★★推荐点:

1.荣兴来饭店,琼中营根镇营交路

2.琼中营根镇营交路老车站旁的早茶店

3.十八子海南粉店,琼中营根镇水潮巷路口

4.琼中宾馆,琼中营根镇营根路

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mstc/201908/500a88885f1c47a987f0951301b74676.shtml?ddtab=true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