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阳江“公社食堂”。本报记者 赵优 摄 柴火灶、大锅饭,是久远记忆中烟气缭绕的美味。在海南“红色第一镇”琼海市阳江镇,一座“公社食堂”唤起了人们藏在心底的那份眷恋。 在阳江镇近日开启的琼海“红色旅游文化周”中,独特的红色风情又将人们带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革命年代。一进入镇墟,革命烈士纪念园旁,一排略显老旧的平房让人眼前一亮:举着手枪、舞着大刀的一幅幅红色娘子军画像跳跃在墙壁上,蓝的军装、红的袖章在斑驳的墙面上格外鲜亮,一抬头,硕大的五角星屹立在门口上方,工整的“公社食堂”四字一下子把人拉回到几十年前的岁月。 “这里原本是阳江镇饲料厂的厂房和仓库,已经基本废弃了。”“公社食堂”老板苏业飞热情地招呼客人,介绍起了“公社食堂”的诞生。“以前,阳江镇上没有一家像样的饭店。我们要做饭店,还要做出‘有味’的饭店。”苏业飞说。在他的记忆里,阳江镇的家家户户都是用柴火灶、吃大锅饭。柴火灶,是小时候坐着小板凳帮母亲添柴的童年欢乐,大锅饭,则是母亲的生活智慧造就而成的家常美味。到现在,逢年过节时,这里的居民煮体积大的鸭鹅,还得靠这一口大锅。 红砖地、水泥墙和锈迹斑斑的门框,厂房的主体并没有改变,但食堂内的装饰风格不拘一格:挂在墙壁上的蓑衣、随意摆放的草鞋,把怀旧风做得十足;整面墙壁的娘子军电影剧照、舞台剧照壁画,讲述着历史岁月中的一段红色传奇;二八大杠的永久牌和凤凰牌自行车还带着陈旧的灰尘,让人想起乡间道路上父亲的背影……“修旧如旧”的浓浓文化味儿,可让苏业飞费了不少功夫,“这些老物件,都是从乡下淘出来的。” 再仔细看看餐桌,呵,还真是不一样。红砖垒砌出灶台,灶台成了餐桌,餐桌上架着一口大锅。在这吃大餐可不能急。身穿红军军装的服务员拿来劈好的木柴,填进灶里,火势渐旺,大锅里的美味逐渐翻腾起来……五脚猪火锅、干煸豪猪肉、万泉河鱼汤等招牌菜,用的都是阳江当地的新鲜食材,加上木材燃烧的火苗烘烤着锅底,温度与时间的共同作用下,美味诞生。为了解决传统柴火灶烟熏火燎的问题,苏业飞创造性地在灶底安装了排风设备,让人们吃得开心又舒适。大锅内美味升腾,几人围坐一桌,共叙情,共品味。 “看着挺简单,可大锅饭还真不容易做好。”苏业飞举例说,像最简单的米饭,考验的可是水量与火候的默契搭配。因为柴火灶的火候本不均匀,若锅内的水少了,米饭容易焦糊,水多了,便煮成了米粥。凭着“公社食堂”厨房师傅的多年经验,香甜软糯的南瓜饭也成了食客们的心头爱。(记者 赵优) 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mstc/201605/8934fb9cfecd4703a82b1bf125d33d8d.shtml?ddtab=tr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