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食品。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中国人最重要的食俗就是吃粽子。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流传海外。 儋州粽,具体起于何时已无据可查。但因东坡而闻名,却是大家公认的。东坡先生谪居儋耳三年,闲暇之余,时常琢磨美食,儋州粽也是他所爱的。有其诗句为证:“不独盘中见芦橘,时于粽里得杨梅。”可见,那个时代的粽子,已包含有杨梅等果脯,即“蜜饯粽”。 儋州粽青睐荤馅,但并不拘泥于此。为了适应不同人群的口味,馅的内容不断丰富。如猪肥肉、瘦肉、五花肉、鸡肉、咸鸭蛋、豆类、鱿鱼丝等,种类繁多。 儋州粽叶,只采用新鲜的叶兰,从而粽子的米是青绿色的,有一股叶子的清香。采回粽叶后,浸泡一夜后再开始煮,煮到叶黄了才能使粽叶去涩出香。 五月的优质糯米是儋州粽子的首选。因为五月雨水少,这个时节成熟的糯米质既软且韧性好。糯米洗净,浸泡2-3小时后滤干,再加入少许精盐搅拌,香味才容易吸收。 馅料方面,儋州粽更为讲究。猪肉均采用本土土猪或黑猪,猪脚、排骨、猪腿肉或者八分瘦两份肥的五花肉,切成大小合适的方块状,加入料酒、味精、生抽等调料充分混合腌制。 蛋黄则使用当地特有的海鸭蛋,海鸭喜食海边高蛋白的小鱼虾蟹,体肥蛋大,蛋黄晶红、味美鲜香,用红泥、五香、盐水腌制,提高咸蛋口感与品质。 绑粽子的绳子也很关键,粽子用高温蒸煮过的棉绳扎紧,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不会散。粽子包好后,一般要煮6至8小时,一定要煮到猪骨头酥烂,肥肉化成油,和粽叶的香味一起渗透到糯米里,这样才香滑不油腻。(白竹 谢振安 张琳) 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mstc/201506/7d4632c39cd54869b3bff9973793290c.shtml?ddtab=tr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