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的风味小吃

2024-2-12 11:02 来自 学做小吃 发布 @ 小吃信息

2010年2月3日《广州日报》登有一篇报道,说:广州的沙河粉、萝卜牛杂、艇仔粥等传统名小吃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我想起罗定城过去也有过一些美味小食。不过,“罗城旧事”是讲过去几十年前的事,自一九五五年公私合营以后就不再有了。不是没有,是没有了那种风味。    罗城是一个地区的中心,没有圩日,集市十分繁荣,且集中在大新路附近。趁街的人多是县城半径5公里以内的农民。他们利用中午十一时至下午二时这段时间进城买卖东西。饿时就在街边吃些小食如濑粉、河粉、糖包,云吞面等。这些东西多是晚上制好,在街边摆档加热。买者只求充饥,不讲究味道,因而称为大路货。下午三时“散圩”后,生意就做完了。精品则集中在今人民北路。有固定的小店,也有流动的,肩桃的。由于政府机关、中小学校都集中在北区,有些小店为满足这些“高雅”人士的口味。各自开发了有特点的小食。解放初期,有些机关单位,如公安局、银行、学校等部分人员要熬夜的,当时单位没有早餐,只有上午九时及下午五时两个正餐。工作至深夜的人要找些东西填肚的,所以小店子开起了夜市,且生意亦不错。现在让我把这些特色小食逐个描述于下:    一、详记云吞面。店址在今北区居委会处。店主是今液压泵厂南边朱屋姓朱的人,故叫朱详记。他的云吞面是传统的制作,店的楼上接待顾客,楼下是敞开的,前面是炉灶,中间靠墙处放一张大木台,用作制面,台上有粗大竹杠一截,一端用绳系着,可以左右摆动。面粉加水和好,先用手搓一会,然后用竹杠压。这时工人坐在竹杠伸出的一端上,用全身的重量压面团,而脚底用力令竹杠左右摆动,经过一段时间,把干面粉扑上,反复折叠及展压,最后成为布一样的薄面块。再用刀切成方形的小块及细小的面条。方形的就是云吞皮。由于在和面时加入适量的碱水,所以吃起来有一种鸡蛋味。这样制作的云吞面特别爽口,价格方面分三种:每碗五分、一角、壹角五分(旧币时是五千元、一万元、一万五千元三种,下同)而以一角五分一碗(其中湿面条一两,云吞十只)的较多人选择。由于店址在南门头,我们公安局的熬夜者多数到此吃宵夜。附近虽另有间云吞店,由于其味道不及详记,一般不会光顾。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开源共享精神,请勿发布敏感信息,任何违法信息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

上一篇: 暂无上一篇

下一篇: 糌粑是如何制成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