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起福建沙县,首先想到的是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先后有庙门扁肉、芋包、烧卖等39个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63个品种被认定为“福建名小吃”,沙县先后被中国饭店协会、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小吃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等称号。
沙县将一个不起眼的小吃业打造成一个区域性支柱产业、全国知名品牌,不仅直接增加了“两项收入”,带动了群众致富,也促进了当地旅游、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商洛特色小吃业要做大做强,从沙县小吃发展的模式中能够得到可资借鉴的经验。
沙县:小吃成了大产业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有23家沙县小吃餐饮连锁子公司、21个区域配送中心、8.8万多家小吃门店、3103家连锁标准店,沙县小吃已发展到日本、新加坡、美国等62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额超500亿元,解决当地30多万人就业,带动全县2万多农户发展以中药材、食用菌等小吃配料种植基地6万多亩,围绕小吃成品、半成品生产加工,全县先后建立76家食品加工企业,借助小吃每年吸引超过500万人次到沙县观光旅游,小吃全产业链实现经济价值近1000亿元,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55元。
388
沙县小吃 杜坑板鸭
沙县是如何将只能养家糊口的小吃业,培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性产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集团化引领。沙县先后支持成立沙县小吃集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小吃集团餐饮连锁有限公司等数家餐饮集团公司,大力实施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集团公司优势,创新标准小吃店经营模式,以加盟、连锁、直营等方式,快速在国内多个城市建立多家分店和区域配送中心。至2020年底,全国沙县小吃门店8.8万多家,连锁标准店3103家。
在扩张规模的同时,沙县研究制定小吃单品标准,对小吃使用的扁肉、芋包、面条、肉制品等材料实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生产,推广中央厨房和冷链物流配送的新型模式。制定小吃店经营行业标准,建立从门店标识、经营环境、经营规范到产品质量的全环节管理措施,所有产品实施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运输,统一管理运营,确保顾客在任何加盟店都能享受到同等新鲜、口感一致的产品。
389
沙县名小吃 炖罐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