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是山区特有的资源,也是历史悠久的天然食材。唐代就有“司竹监掌植竹苇,岁月笋供尚食”的宫廷食俗。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专门记录了天台山僧制作笋油的过程:“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作豆腐法,上加一板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天台僧制以送人”。天台山以笋为原料制作笋茄的工艺发端于盛唐,为历代僧道所喜爱,有素食佳品、山中极品的美誉。它是冬季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山间特有的原生态调味品。冬季万籁俱寂的山野里,下过雪的高山平原,熟谙气候变化的山民扛着锄头开始进山挖笋。厚厚的土层中不经意冒出一个个细细的笋尖,有些还悄悄躲藏在土层中。竹林繁殖能力强,一整片山林的竹子以竹根组成网络,挖笋不仅劳累辛苦,更考验体力和耐性。有经验的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