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小吃一直很讲究。陇东流传的民谣说:“要吃好饭走镇原,要喝好酒上三岔。”足见镇原饮食有它不同寻常的风味。特别是小吃风味独特,誉满城乡。现就当时有名气的几家小吃作以简介。一、张平德的清汤羊肉。张平德家住县涝沟山,开羊肉馆子。他的做法是先将水倒在锅里,煨上火让水慢慢地升温,就开始杀羊,等剥完皮,肉卸成件时,锅里的水正开,便将卸好的肉不经水洗下入锅武火煎煮,肉快熟时将各种调料下入锅内文火炖煮。这样煮出的羊肉,肉烂、汤清、油汪、味鲜,原汤原味,吃起来喷香可口,加之卫生清洁,服务热情,态度和蔼,所以吃的人很多,两三个钟头就肉完汤尽。时间长了名声越传越大,成了县城名吃之一。与之同时和稍后一些时期,还有申广有、李协和的羊肉馆,操作味道都还可以,但与张平德的相比却略逊一筹。二、张天林的炒猪肉和猪肉烩面。张天林家住西档里,人勤快干练,讲究卫生,无论炒菜做面都亲自过手。他炒的肉片、肉丝,刀法均匀,入味深厚,肥的不腻,瘦的不柔,肉烂量足,色味俱佳,鲜美可口,名噪城乡。尤其是猪肉烩面,更具风味。做法是先将生肉炒熟后再加水放好调料,稍煎一会将煮好的白皮面倒入,煎滚后入碗端出,喷香四溢,顾主交口称赞,成为当时有名的吃食之一。三、郭绪儿的烧鸡。绪儿是县城涝沟山人。他做的烧鸡肉,表皮黄橙橙油拉拉的,看起来鲜嫩欲滴。肉烂而不松,容易与骨头剥离,有一吸到口之美誉;调料入味深透,吃起来口感香美。盘具也清洁卫生。他白天做好,傍晚到街上叫卖,吃的人很多,不等上更就卖完了。他的烧鸡之所以味美,是与陈鸡汤有关,他有几十年传下来的卤汤、味道深厚,卤出的鸡肉也不同一般了。与绪儿同时及以后做卖烧鸡生意的还有张生杰,住在田巷子上面的东山上。由于他的烧鸡肉不如郭绪儿的好吃,经常半夜了还在叫卖,所以人们给他取了个雅号叫“张半夜”。后来绪儿老了,张生杰的烧鸡技术提高了,做的鸡肉色、味都很好。解放初期基本上是他的独家生意。所以“张半夜”就成了镇原烧鸡的代号了。[p=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