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经典美食-保宁醋

2024-2-23 21:26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源于阆中,因盛产于保宁府(阆中古称)而得名。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以嘉陵江为依托,保宁醋主要分布在阆中主城区沿江一带,开设许多醋房街。保宁醋起源于公元93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保宁醋的集大成者是明末清初的索义廷,萃集阆中醋业古今工艺,采用数十位名贵中药优化配方制曲,取嘉陵江水酿制,酿出的醋醇香四溢,从此声誉鹊起,在中华醋苑独树一帜。保宁醋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方法和独特的配方(麸皮和多种中药材),经过数百年来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名扬中华醋苑的百年老字号。[size

阆中经典美食-华珍牛肉

2024-2-23 21:24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华珍牛肉始创于清朝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第一代传人马孝在阆中保宁镇礼拜寺街开了一家牛肉店,也是阆中盐叶子牛肉的创制人,专门销售清真卤牛肉与干牛肉。因其所卖卤牛肉必用荷叶、桑叶等作包装,久而久之故称为“盐叶子”牛肉。盐叶子牛肉滋润红亮,柔软鲜香,享誉阆中。与爱因斯坦齐名的宴阳初先生当年在阆中求学时,品尝到盐叶子牛肉后,赞不绝口称其为“华夏珍馐”,故有“华珍牛肉”之称。第二代传人马伯良子承父业,并对牛肉的加工方法及配方作了进一步改进,精心制作干牛肉与盐叶子牛肉,使其更加独具特色。为了不让祖传的绝技失传,马伯良将精湛的牛肉加工技艺传给了女儿马华珍(第三代传人)后,又传给了孙子马利民(第四代传人)。华珍牛肉以鲜牛肉为主要原料,制作工艺上发挥了回民精制干牛肉的回民风味,通

阆中经典美食-油茶馓子

2024-2-23 21:23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油茶馓子主辅原料有米粉、豆粉、油炸盐馓子、盐、花椒、面、辣子油、味精、大头菜等。制作工艺:米粉做糊,加糖色呈深黄色,盐馓子(将面粉加水和适量盐和匀后,再抹油发汗,夏十分钟,冬季一小时,后盘大条续发十分钟,米粉扑面,再左右手纺车状进行拉成更细面圈用筷子套上油锅炸脆即可)炸好后,在放油茶内,再放花生碎米,大头菜调料等即可食用。风味特点:麻辣咸鲜烫,酥脆风味浓。https

阆中经典美食-保宁蒸馍

2024-2-23 21:22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阆中古称保宁,保宁蒸馍历史久远。清乾隆初年(公元1768年),移民内地的哈公奎深研阆中蒸馍技艺,融入西北祖传胡饼耐存秘诀,创制了保宁蒸馍,色味俱佳,代代相承。保宁蒸馍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它不用纯碱和任何添加剂,以历代老面延续作酵母。保宁蒸馍色白、柔和、绵软,其味香甜纯正,热食耐嚼不粘,冷食酥散爽口。并先后获得“四川省劝业会金质奖章”“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四川特色旅游产品”“南充市十大名小吃”“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省著名商标”等诸多殊荣。https://www.langzhong.gov.cn/lylz/ywtj/jdms/202204/

阆中经典美食-牛肉凉面

2024-2-23 21:21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主料鲜牛肋条肉,鲜细面条,嫩豆芽,韭菜,香菜等,通过煮凉制臊烹制而成,风味特点咸鲜浓香,酥软脆滑,百吃不厌。由来:源于张飞镇守阆中时,当地人民为将士感谢慰劳,做起牛肉凉面,面凉臊子热,操作方面,百吃不厌,回味无穷。https://www.langzhong.gov.cn/lylz/ywtj/jdms/202305/W020230529348992162600_ORIGIN.jpg[align=ce

吃在南部-烧麦

2024-2-23 20:50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南部烧麦具有皮薄馅丰、造形美观、荤素兼备、营养丰富的特点。烧麦因其皮薄,熟制后皮料浸油呈半透明状,透过皮亦可见其馅而得名。烧麦选用精致面粉而作,肉馅调料讲究,形态呈梅花状,味道独特可口,在川北地区享有盛名。
    材料:面粉、小白菜、猪瘦肉、胡椒面、盐、味精、料酒、香油等。
    制作选用上等面粉加水调成柔软的面团,扯成10克一个的脐子,压扁后擀成面皮,多张面皮重叠,置案边,用面杖敲压面皮边缘,使之成为荷叶状的裙边;小白菜用沸水略煮,压干水份,切成碎粒,猪瘦肉切碎,肥肉煮熟后切成碎粒,以上三料加胡椒面、盐、味精、料酒、香油调成馅心;取皮于手上,中间放入馅心,慢慢地将面皮的裙边向上抄起,捏成白菜形状,其馅心置于底部,放入蒸笼中用大气蒸之,蒸

吃在南部-油茶馓子

2024-2-23 20:48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南部街坊上的人,特别是一直居住在城区里的人,早上起来,都习惯于到小店去吃碗“油茶馓子”。油茶端上桌,被掐碎的馓子堆成金碧辉煌的“冒儿头”,馓子下面是搭配精致的各类调料,最后才是澄黄色的糊状油茶。当用细瓷调羹伸入碗内搅拌,一款凸凹有致、多味吐芳、脆柔相融、诱人食欲的美餐便可享用了。
    油茶馓子做工精细,先将白米打碎为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搅成稀浆糊状,然后加热,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时,加入少许糖汁水,使之变为深黄色,便可起锅入碗。
    做馓子是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用湿毛巾搭上,让其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

吃在南部-升钟酸菜

2024-2-23 20:47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南部县升钟酸菜是升钟湖风景区旧时人们传统饮食习惯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人们贫困生活的缩影,“米缸缸,面缸缸,不如一个菜缸缸”,过去农村是家家必备,也算是“瓜菜半年粮”吧,现在即便是生活改善了,人们也还都喜欢吃酸菜,特别是老年人,几天不吃酸菜就感食欲不佳,因此集市上还有酸菜出售。
    酸菜分活酸菜、干酸菜两种。活酸菜用料是有选择的,一般用家菜、萝卜菜、苦卖菜、白菜或嫩油菜苗、葫豆尖等作原料,以萝卜菜作活酸菜最佳,洗净后煮至八九成熟,捞置缸内压紧,盖覆一层老酸菜,密闭至第二天颜色变黄可食用,酸菜在缸里搁放时间长了,菜酸水吊流成滑丝。干酸菜即是将活酸菜取出晒干,一般以家菜、白菜作制干酸菜的原料,食用时热水侵泡后下锅。无论是干酸菜还是活酸菜,食用方法都很多,有酸菜稀饭、酸菜干饭、酸菜面条、酸菜汤、酸菜红苕、酸菜“搅团”(以玉米面搅成互状拌酸菜吃)等。[/font

吃在南部-南部米粉

2024-2-23 20:46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南部县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米粉店,这里的米粉和云南米线完全不同,比米线要柔软细滑得多,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冬菜来调味。米粉的品种主要有牛肉粉、肥肠粉、三鲜粉、鸡汤粉等等。现今,米粉已成为南部人民早餐的首选食品。


https://www.scnanbu.gov.cn/zjnb/nbly/cznb/201203/t20120305_1158011.html



吃在南部-川北凉粉

2024-2-23 20:45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川北凉粉自清末问世以来,以其独具红辣味醇、鲜香爽口的川味风格饮誉巴蜀,流传至今。它品类多,佐料考究,细嫩爽口。凉粉的特点是:细嫩绵软,鲜美滑爽,香辣利口。还可用“黄粉”制成黄色凉粉,用绿豆制成绿色凉粉。既可单独食用,还可装入锅盔或“薄饼”(精白面摊成如纸样厚薄的饼)套食。
    川北凉粉采用优质豌豆去壳,用水浸泡后,磨成细浆,然后过滤去渣,沉淀脱水,制成豆粉。再经加热搅拌成糊状,装入盆、盘待用。吃时,将凉粉切成薄片,或用旋子旋成筷子粗细的丝状,装人碗里,再加上精盐、蒜泥、花椒面、味精和酱油等,再淋上色彩鲜红的辣椒油,即可食用。
    [fon

吃在南部-南部肥肠

2024-2-23 20:44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肥肠各地都有,但是烹饪技术却各有千秋,能烹出品位、烹出特色、烹出招牌的,大概要首推四川南部县的肥肠了。
    南部肥肠以色艳、味美、汤鲜、爽口、老少皆宜而闻名川内。其做法说来简单,不仅家庭“煮”妇能迅速学会,就是没有一点厨房基本知识、从不关心厨房“建设”的“厨盲”也能一看就懂。但是,看似简单的东西,背后往往都暗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学问,当年我若不是三天两头上肥肠馆子吃肥肠,并一句一句地从厨师那里套出肥肠的做法,或许太太会嫌弃我什么厨房绝活都没有而早就跟我说“拜拜”了。
    说南部肥肠做法简单,简单在哪里呢?简单就简单在清洗和煮法上。与其他地方的肥肠烹饪一样,南部肥肠烹饪前首先要用面粉或者醋清洗其表面的附着物,当肥肠呈现出较为光滑的色泽且没

川北名菜推荐 —南部升钟出名的卧龙炸

2024-2-23 20:43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https://www.scnanbu.gov.cn/zjnb/nbly/cznb/201502/W020220510776478839718.jpg
   这道川北南部县传统饮食,是将猪之五花肉,切成半斤重的片,配以生姜、鸡蛋、白糖汁、料酒、葱、蒜等多种调料与优质米粉拌匀,上笼床蒸熟而食。
[color=#

吃在南部-红烧肥肠

2024-2-23 20:41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与同事出差到南部县,南部朋友说要尽地主之谊,请我们去宾馆吃大餐,我不想去,我与同事一致要求去吃南部的特色菜——肥肠干饭。
   我们来到一家餐馆,点了两碗萝卜炖肥肠和一盘红烧肥肠。片刻,香喷喷的菜上桌了。那肥肠肥而不腻,再加上萝卜的爽口,真是一绝。肥肠干饭的美味让我想起了以前的苦日子。
上世纪60年代的川北农村,一般都只有过年才会杀猪,猪大肠要留着慢慢吃,基本上要吃一个对年。我看到母亲先是用面粉和青菜叶一起揉搓猪大肠,再用清水反复洗,直到大肠上的臭味基本没有了,就用盐腌上20多天,最后挂起来

吃在南部-糯砣子凉粉

2024-2-23 20:39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糯砣子凉粉   ——县级非遗    糯砣子凉粉失传于国民政府时期,其在南部县重新现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中期。南部民间吃凉粉之习俗历史悠久,国民政府时期即烩炙人口,彼时“凉粉担子”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较著名的为张爷庙拐拐上的“高担子凉粉”,但无论如何,其原材料都以豌豆加工成豆粉为主,昔日以卖凉粉为业者,经过多次实践,改用了以廉价的红苕打制红苕凉粉,但红苕这个农作物较之主粮实居“末位”。只有在“三年自然灾害”中救了无数苍生之命,但随着“大跃进”的消逝,红苕的身价在主粮中仍属“末品”,于是红苕凉粉又再次兴旺一时。日子一久,消费者免不得口腻,业此行为生者,几经研制,“糯砣子凉粉”应运而生了。始作俑者多秘其制作之方,虽至亲亦不相传。    糯凉粉制作较简,除红苕为主要原料外,另外要以十比一的苞谷粉混制成浆入锅,搅拌中要注入少量清油,另加少量白碱,煮搅中,另置开水于傍

吃在南部-方酥锅盔

2024-2-23 20:37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方酥锅魁选用上等面粉经发酵后,抹上椒盐等特殊调料,反复揉搓,做成小正方形,两端粘点芝麻,压成方饼,放进平底锅烙硬,再放入锅下烤炉内膛四壁,烘烤至酱红色。锅魁表面壳硬,敲打有声,但入口酥如饼干,脆香可口。携之远行,三五天后依然酥脆,在半月内,仍可保持其酥香特色。



https://www.scnanbu.gov.cn/zjnb/nbly/cznb/202205/t20220524_1519348.html

厦门小吃-生猛海鲜

2024-2-23 19:39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厦门的名菜以生猛海鲜为首。运用厦门所产的石斑鱼、黄鱼、红蟹和本港鱿鱼烹制的海鲜菜肴,早在清代就被视为正宗名菜。  海鲜菜所用的材料讲究新鲜,最好是即买即煮。顾客可以在餐馆的海鲜池中选定活蹦乱跳的海鲜,当场称足分量后,交厨师烹制。
https://www.xm.gov.cn/zjxm/ldfq/xmxc/201111/t20111123_439612.htm


厦门小吃-南普陀素菜

2024-2-23 19:37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南普陀素菜出名菜肴40多种,主要原料是米面、豆制品、蔬菜、蘑菇、木耳等。厦门南普陀素菜讲究造型、色泽和味道,大都以形态命名,不但色、香、味、形俱佳,而且每道素菜均有其各自不同之独特口味。菜名也颇高雅,如“半月沉江”、“南海金莲”等等。



https://www.xm.gov.cn/zjxm/ldfq/xmxc/201111/t20111123_439611.htm

厦门小吃-麻糍

2024-2-23 19:36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以花生末、白砂糖做馅,包在香软的糯米团里,外面再滚一层细细的黑芝麻末。龙头路与福建路交叉路口有个小摊,是做麻糍的世家,叫叶承屋,鼓浪屿人亲切地称之为“屋仔的麻糍”,一个麻糍1元钱,行人有时要排队等。



https://www.xm.gov.cn/zjxm/ldfq/xmxc/201111/t20111123_439617.htm

厦门小吃-薄饼

2024-2-23 19:35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又叫春卷。每逢春节、清明、三月节,厦门的许多居民都有吃薄饼的习俗。烹制薄饼一是菜料,二是饼皮。先将猪肉、豆干丝、虾仁、海蛎等放入油里炒熟,再将切成细丝的冬笋、红萝卜、高丽菜、鲜蒜白等倒入热油锅炒几分钟,加入骨汤焖熟后与炒熟的猪肉等加上调料拌好,用薄而软的饼皮把菜包卷成筒状。吃的时候抹上辣椒酱、蒜泥。薄饼适合一群家人或朋友围在一起,大家用手抓着吃,吃得稀里哗啦而又其乐融融。



https://www.xm.gov.cn/zjxm/ldfq/xmxc/201111/t20111123_439616.htm

厦门小吃-面线糊

2024-2-23 19:34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营养又易消化的面线,与猪血、葱头油、海鲜等煮成面线汤,清而不浊,糊而不烂,滑而不腻。以前只在路边的小店里出没的,现在当地的酒店也能吃到这道小点。



https://www.xm.gov.cn/zjxm/ldfq/xmxc/201111/t20111123_439615.ht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