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风味小吃-麦芽糖

2024-2-20 19:17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麦芽糖即饴糖,为糖食之母。 天台麦芽糖就地取材,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麦芽糖、葡萄糖,有补虚、生津、润燥的功效。天台麦芽糖大多以固态形式保存,有糖丸子,糖饼,苎骨糖等。其中苎骨糖的制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温度、湿度、时间,在拉制的过程中,空气进入糖内,从而在糖内形成许多小孔,通常得由具有一定工艺水平的糖工拉制。糖入口即化,或用嘴咬,扯拉出一根根细丝。液态的麦芽糖,称为“糖饮”,极具粘性,像极粘合剂,用于胶制米胖糖、芝麻糖,花生糖等点心小吃。以往,天台县玉湖洪村与平桥镇一些村庄一些人以制糖为生。天台县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编纂室)

台州风味小吃-寒山桃胶羹

2024-2-20 19:15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天台县志》载:寒石山,一名寒岩,在紫凝山西15公里,为唐诗僧寒山子隐居之处。十里铁甲龙是寒石山的一部分,千尺石屏层次卓立,山连山,峰依峰,高低起伏,状如蟠龙。从明岩至寒岩近十里长,故名十里铁甲龙。寒山脚下种植着千亩桃花林。桃胶,取自桃树皮中分泌的天然树脂,亦称“桃花泪”。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桃胶入“果部”,主修治。桃茂盛时,用刀割树皮,过一会儿就会有胶溢出来。采收下来用桑灰汤浸泡,晒干后用。味苦,性平。炼制后服,保中不饥,忍风寒,治中恶忤,具有和血益气、止痛等功效。收割制作成的桃胶外表坚硬,呈琥珀色颗粒状,是天然的养生保健食材。坐落在寒山脚下的后岸村,寒山文化与和合文化在这里交融,不断擦亮这一美丽乡村的生态底色。农家乐迎合健康养生的美食理念,形成一系列独特的乡味料理,其中就包括这款甜羹小吃。原料取自后岸自产的桃胶,经长

老字号元宵售卖点排大队 工人师傅开足马力摇元宵

2024-2-20 19:13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周五就是元宵佳节了,这两天市民买元宵进入高峰期。在一些老字号元宵的售卖点,市民排长队购买的热闹场景再现,增添了浓浓的节日味儿。什锦、黑芝麻等传统经典口味,仍是市民最爱,一些水果馅料的新品也受到消费者青睐。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lsfm/lzh/201803/W020200421537209953261.jpg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lsfm/lzh/201803/W0202004215372101

五一假期 老字号冷面凉菜热销

2024-2-20 19:12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三天五一小长假,京城百姓美食兴致高涨,记者从同和居、烤肉宛、峨嵋酒家等老字号名店了解到,这些老字号的假期收入比平时至少翻一番。
  财气旺当然离不开火爆的客流量,像什刹海地区的烤肉季、同和居食府、望德楼、峨嵋酒家地安门店等老字号的客流量3天接待人次预计超过一万人。而同和居、砂锅居、烤肉季、峨嵋酒家、柳泉居等老字号散座翻堂不断,销售高峰日排号等座的顾客排到了300号,人气度继续攀升,超过往年。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天气有点闷热,这也让老字号名店冷面、凉菜等冷温度的吃食尤其热销。早上九点多,华天延吉冷面西四总店店里的员工已经

立秋贴秋膘时节到 京城老字号备足货源近70吨酱肉

2024-2-20 19:08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lsfm/lzh/201808/W020200421537227709340.jpg
京城老字号天福号准备了充足的货源供市民选购。任海霞/摄
  8月6日,京城老字号天福号准备了充足的货源供市民选购。8月7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六,也是2018年的立秋日,北方有立秋贴秋膘的习俗。素来讲究过时令的北京人,在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准备各色肉食。而每年的立秋,北京人们都会在老字号酱肉品牌天福号门前排成一条长龙。据天福号相关负责人透露,2018

三伏天 老字号忙备烙饼摊鸡

2024-2-20 19:07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又到了三伏节气,到老字号吃顿烙饼摊鸡蛋是不少京城百姓的佳选。8月16日是三伏首日,京城老字号忙着备下各式烙饼套餐,峨嵋酒家将备下烙饼摊鸡蛋、薄饼卷樟茶烤鸭等饼类套餐1000多份;西四惠丰饺子楼备下烙饼摊鸡蛋、烙饼卷带鱼、烙饼卷肘子、烙饼卷合菜盖帽等多种“饼套餐”组合,预计销量将有六七百份,超过往年。  “今年的三伏比往年还要闷热,”西四惠丰饺子楼张经理表示,所以今年继续主打多种搭配的饼类套餐,让京城百姓轻松度伏。百年湘菜名店曲园酒楼备下了烙饼、鸡蛋、拆骨肉的组合来应对今年的三伏闷热。  此外,今天不少老字号将纷纷添上平时难得一

迎冬至北京老字号推出八爪鱼水饺

2024-2-20 19:06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冬至将至,老北京人有冬至前后吃饺子、羊肉等进补的习惯。2018年12月20日记者走访部分老字号了解到,各大老字号已备足了货。2018年惠丰饺子楼还退出了特色八爪鱼水饺,受到消费者热捧。  据了解,惠丰饺子楼为冬至备下了上千斤馅料,还推出皮、馅料等半成品外带、外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2018年,店里新推出猪肉八爪鱼特色水饺。八爪鱼常吃,八爪鱼的饺子见得不多。“八爪鱼富含蛋白质和各种矿物质,我们将八爪鱼连同猪肉、少许韭菜入馅不仅味道鲜美还营养健康,更满足了不少爱吃海鲜的消费者的需求,还不到冬至我们陆陆续续就收到不少预订了。”惠丰饺子楼张经理介绍说。[

别了,京天红,别了,我记忆里的包子炸糕

2024-2-20 19:05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据了解  坐落在虎坊桥路口南  有着30多年历史的  京天红酒家  将于2019年1月8日正式停止营业[/ali

话说北京的面包

2024-2-20 19:03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北京的第一家面包房是“得利面包房”,1903年由法国人开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包房进入北京,主要是为了服务外国人,一般老百姓对面包敬而远之,只称它为“洋馒头”。经历西风东渐,民国时期,更多面包房在北京出现了,东安市场、大栅栏,都有卖面包的地方;崇文门内大街东侧,更是相继出现华记、祥泰义等好几家面包房,但都没有形成气候。  对老北京人而言,面包真正走进普罗大众的生活,自义利面包店始。  义利面包店号称开业于1906年,那是开在上海而非北京——一位叫詹姆斯·尼尔的苏格兰厨师从英国乘邮轮抵达上海后,在上海开了这家面包店。而义利移师北

老字号端出新花样 今儿的“二伏面”您吃了吗?

2024-2-20 19:02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7月26日进入二伏,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吃面是老北京人在二伏这天少不了的传统食俗。二伏面讲究开胃、去火气,2020年各家老字号餐馆也都应时为市民供应上各种各样的面条。随着疫情防控降级,越来越多市民愿意走出家门去“下馆子”,二伏面的热销也让各家老字号的烟火气更浓了起来。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lsfm/lzh/202007/W020200728652611169486.jpg  最近一段时间,以冷面著称的华天延吉餐厅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因

北京老豆腐和豆腐脑傻傻分不清?最大的区别是佐料

2024-2-20 19:01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民国末年的北京城,挑担走街串巷卖老豆腐的小贩随处可见,他们找个宽敞点儿的地方放下担子,就能摆个临时摊位。担子一头是高方木盘,上面放着碗、勺和各种作料,有芝麻酱汁、酱油、酱豆腐汁、蒜泥、韮菜花儿、辣椒油、卤虾油等等,担子另一头是盛老豆腐的锅。只见小贩放开嗓子高声吆喝“老豆腐开锅喽!”声音短促而响亮,远远的都能听到。这老豆腐可是底层老百姓的最爱,便宜实惠,价廉物美,那些卖力气的劳苦大众,经常把这小吃当成离不开的食物了。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lsfm/lzh/202008/W020200804343913458886.jpeg[colo

护国寺小吃“龙胆”上市 高峰每人限购10个

2024-2-20 18:59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对老北京人来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天,除了理发,还讲究吃护国寺小吃的“龙胆”,八点左右来买龙胆的人就排起了100多人的长队。护国寺小吃连锁店从3月18日开门供应“龙胆”,全天供应量达到6.5万个左右,高于往年。  所谓“龙胆”就是油炸糕,护国寺小吃总店的王经理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今年除了继续供应龙胆、龙籽糕外,龙珠、龙须等产品,“龙珠是把地瓜蒸熟后配汤圆粉和面,裹馅儿滚成圆球后再包裹面包糠炸食的”。店里的炸锅一起上阵,优先烹制龙胆,但依然供不应求,一出锅就没了。除了传统的豆沙口味,还有黑芝麻、香芋、巧克力等口味,现制现售。为了减少顾客排队购买龙胆的时间,购买高峰时每人限购10个。店里今年也对龙籽糕做出了一些改良,在以往的牛肉馅儿里加入了虾仁和鸡蛋等食材,变成了三鲜口味,“老吃咸口的,怕大家太腻”。[

护国寺小吃

2024-2-20 18:58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护国寺小吃店创建于1956年,是在护国寺庙会小吃的基础上,结合宫廷小吃和民间小吃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1956年,政府将庙会上经营茶汤、扒糕、白薯等有名气的“大户”摊商组织起来,开办了护国寺小吃店。店中有艾窝窝、豌豆黄、豆面糕、蜜麻花、豆汁、焦圈、面茶等100多个品种的北京传统小吃。小吃质量上乘,品种繁多,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食客。食客们不仅能够尽情品尝小吃的风味特色,还能够领略老北京风情。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lsfm/lzh/cyfw/hgsxc/201804/W020200421543175403427.jpg护国寺小吃高级技师展示面点制作技艺[/

北京:锦芳小吃

2024-2-20 18:57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锦芳小吃店,隶属于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旗下,是一家有名的京城老字号。 
锦芳小吃店原名荣祥成,创业于1926年,主营清真特色的北京风味:奶油炸糕、一品烧饼、蜜麻花、艾窝窝、开口笑,以及系列元宵、系列月饼等小吃;面茶、丸子汤、炸豆腐汤等流食。锦芳品牌是北京市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同时锦芳元宵制作技艺被列入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餐饮同行眼中小吃行当是费工、费时、费事、不赚钱的事,锦芳以超凡的毅力,不仅把其坚持经营下来,而且,秉承传统,不断创新。融入当代理念,坚持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精,抢占市场。在

锦芳小吃

2024-2-20 18:56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锦芳回民小吃原名“荣祥成”,是山东德州人满乐亭于1926年在崇文门外大街路东创建的小吃店,其主营的清真京味小吃做工精细,用料讲究,深受京城百姓的喜爱。如今,锦芳小吃的主要产品有奶油炸糕、一品烧饼、蜜麻花、艾窝窝、开口笑等面点,面茶、丸子汤、炸豆腐汤等流食,以及元宵、月饼等系列产品。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lsfm/lzh/cyfw/jf/201804/W020200421544150006974.jpg锦芳小吃店近照[/

隆福寺小吃 追忆和情怀

2024-2-20 18:54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北京隆福寺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成为京师著名的大庙会。因坐落在东城,与护国寺相对,俗称“东庙”。清代,旧历每月逢一、二、九、十开庙,1930年改用阳历一、二、九、十开庙。每逢庙会,人流如潮,附近王府居住的贵族、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外国人、贫苦的市民和近郊的农民都来赶庙会。在这里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品,可以吃到多种北京地方风味小吃,可以看到北京的民间戏曲。《北京竹枝词》中说,当年庙会全盛时期“一日能消百万钱”。
       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lsfm/lzh/cyfw/lfsxc/201804/W020200421542819112295.jpg
豆汁儿
时至今日,隆福寺早已风光不再。十几年一场大火把隆福寺一带烧了个透,那场火过后,隆福寺再也没有火起来。

隆福寺小吃

2024-2-20 18:53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隆福寺小吃起源于隆福寺庙前的小吃市场。据《日下旧闻考》载:“隆福寺每月三、九、十日有庙会,百货骈阗,为都市之冠。”隆福寺庙会上的小吃,也因物美质高、品种齐全而誉满京城。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lsfm/lzh/cyfw/lfsxc/201804/W020200421542815693493.jpg豆面糕黄豆面香、江米面黏、豆沙沙甜
  1956年,北京市服务局与东城区服务公司创建了隆福寺小吃店,引进了隆福寺街及京城内外近百种清真风味小吃,既有慈禧太后喜食的豌豆黄、艾窝窝等宫廷小吃,又有京城百姓喜食的豆面糕、豆汁、焦圈、豆腐脑等,品种丰富,各

方前小吃

2024-2-20 18:51 来自 没个正样 发布@ 小吃信息

方前馒头天下小吃,面食占了大半。而馒头又是面食中的主角。倘若一日三餐少了馒头以及它的衍生物——不同馅料的包子,平头百姓的生活定会单调许多。各地的馒头食过不少,老家磐安的方前馒头无疑是最棒的。
  方前是浙中山区磐安的东大门,紧邻台州的天台县,所以方前馒头既有水乡的柔软,又有台州式的硬气。
  馒头的成败全在面粉的发酵。小苏打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是面食发酵必不可少的添加剂。而方前人却坚守着传统,依然用土法蒸制,有制曲、发酵、揉面、制作、预热、蒸煮、出笼等多道工序。
  “白药”是方前馒头的酵母。只是,此“白药”非药店里常见的云南白药,而是一种当地称之为“辣蓼”的野草制成。“辣蓼”的学名是“蓼子草”。每到夏天,方前的荒滩野地、房前屋随处可见“辣蓼”的蓬勃身影。瞧见了,随手扯上一把,晒干备用。到了农闲时节,将“辣蓼”入罐,煎中药般熬成汁,滤净后拌入米粉或谷粉,搓捏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圆

应县特产小吃-应州牛腰

2024-2-19 20:56 来自 不再回忆谁 发布@ 小吃信息

426



雁门关外的应县城内,不仅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应州木塔,而且还有一种名叫牛腰的传统食品,颇负盛名。  应县在唐五代以后一度成为北方的经济、军事重镇,辽金时期属西京道,经济十分繁荣。后几经战乱,逐年荒凉凋敝。但到清代中期,这里经济又有了起色。当时应县是北方省区佛教徒到佛教圣地五台山朝圣的必经之地,且过往游客、商人甚多。起初当地有麻花、黄糕、面饼几样食品,饭馆生意十分清淡。当时应县城内有个叫于义的饭店掌柜,因生意不景气,非常着急。一天他做面饼时,由于心不在焉,不慎把半碗糖稀碰翻在面案上,他急中生智,忙把白面和糖稀和起来,做成了面团,但和起来,无法蒸,也不好烤。他便试着捏成小饼放入炸麻花的油锅里炸制,捞出一吃,味道甜润,越嚼

应县特产小吃-莜面栲栳

2024-2-19 20:54 来自 不再回忆谁 发布@ 小吃信息

425


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释放的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  莜面栲栳栳的制做工序非常严格,和面一般是由体力较好的小伙子负责,加以烧开的水,用擀面棍搅拌成面团,必须趁热将其揉精。接下来的活就可以交给双手轻柔的女师傅了,但见她在光滑的石板上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接着将薄片卷成空心卷,竖立在笼中,蒸约10分钟后,揭去笼盖,喧腾腾的莜面栲栳栳就成功了。
http://www.
返回顶部